城市地下市政基础设施的良性运维是城市安全有序运行的重要基础,与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紧密相连。
信息孤岛、管理不明, 隐患事故时有发生
地下市政设施分布空间广泛,容易出现管理部门协调困难、信息孤岛的问题。在传统粗放式管理方式下,地下市政管理出现一系列问题:问题发现不及时、管理对象不清晰、整体管理缺少数据等。同时早期建设的城市基础设施已经开始老化,安全隐患逐步显现,城市道路塌陷、城市内涝等事故时有发生。
住建部要求建立综合管理信息平台
提升城市地下市政管理水平,防范安全隐患,住建部要求全面推进城市市政基础设施普查和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建设工作,普查工作是摸清底数的有效前提,而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则是实现地下市政管理精细化、智慧化,化解管理难题的有效途径。
城市地下基础设施综合管理信息平台ZGIS解决方案
一:大数据中心:多部门数字化协同应用
地下基础设施综合数据库应包括地形要素等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地下管线等地下基础设施基础数据与城市轨道交通等地下基础设施隐患数据,数据来源类型复杂,数据量大。
依托城市地下基础设施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利用多源异构、自动识别等数据库功能,建立高效的数据采集、检查、建模、入库和更新机制,依据统一的数据标准,纳入各类管线和设施信息,进行数据汇聚和功能提升,构建统一的城市地下市政基础设施综合数据库。
建立动态更新与信息共享机制,建立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信息更新机制,满足地下基础设施竣工测量数据、定期修补测等数据更新需要;在满足信息安全保密前提下,实现与规划、建设和运营部门或单位间的信息共享,建立完善规划、建设、运维全过程管理部门协同机制。
二:一张图管理:地下市政基础设施可视、可控、智能化
基于普查成果,依托城市地下基础设施综合管理信息平台,汇集住房和城乡建设、规资、交警、城管、管线单位、地铁等部门信息要素以及探地雷达、地铁盾构作业传感器等动态监测数据。将静态数据和动态数据相结合,构建表达城市地下基础设施地理信息等全要素综合数据的底图。
针对地下交通设施、地下管线设施、地下工程设施三大类设施基础信息构建城市地下基础设施一张图;针对路面塌陷、城市内涝、污水管堵塞等隐患问题构建地下基础设施隐患一张图;针对重点设施监测、道路土体病害监测等监测数据构建地下基础设施监测一张图。满足地下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建设、运行服务、应急防灾等需要。
三:三维建模与分析:可视化展示,精细化分析
根据城市地下基础设施综合管理需要,打造自动化高精度建模工具,大大节省建模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保持所建模型的高精度。
批量化、自动化建模:基于特征点、附属设施全量模型库,三维建模时通过提取管网等地下设施普查数据,调用匹配模型库中模型,批量生成海量的三维模型数据。
高精度建模:通过特殊技术处理,例如管道与特征点、附属设施的连接采用自适应方式,提高三维模型的建设效果。
依托城市地下基础设施综合管理信息平台,构建城市地下基础设施监测预警功能应用,服务于地下基础设施运行监测、风险识别判断、应急指挥处置等应用场景。 运用数字孪生和城市信息模型技术,打通数据接口,集成GIS、MIS、3D、IOT、BIM、移动应用等多种技术,将综合管理信息平台与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础平台深度融合,根据实际业务需求,统一建设、分级部署、升级开发共享应用系统,提供三维模型展示、BIM模型加载、倾斜摄影加载、数据实时接入等服务,实现三维漫游、对比浏览、可视化分析等功能,深化地下管线、地下空间等设施数据的应用,拓展地下市政基础设施实时监控、模拟仿真、事故预警等跨场景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