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30 10:38:41 87

2021年11月9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签署国务院令,公布《地下水管理条例》,自2021年12月1日起施行。

《地下水管理条例》要求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地下水统一监督管理工作。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监督管理工作。国务院自然资源等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做好地下水调查、监测等相关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秉承地下水管理,坚持统筹规划、节水优先、高效利用、系统治理的原则,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地下水管理负责,将地下水管理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采取控制开采量、防治污染等措施,维持地下水合理水位,保护地下水水质。


图片关键词


重中之重!!建立地下水资源数据库

地下水是水资源中重要组成部分,与大气地表水资源密切联系、互相循环转化。合理地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必须进行有效的管理,因此建立好地下水资源数据库有利于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和生态系统协调发展,对支撑开展生态保护修复、确权登记等具有重要意义。

地下水管理主要包括地下水调查、地下水监测、地下水评价等重要手段,开展地下水资源评价,掌握地下水资源量及空间分布,分析地下水资源动态变化,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必须建立一套地下水资源数据库。

地下水资源数据库应包括地下水资源调查、监测、评价、区划等要素,利用云架构、大数据、GIS集成框架、微服务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整合汇聚多方面数据资源,构建地下水资源数据库是实现地下水资源调查、监测、评价、区划管理的必经之路。

图片关键词


地下水资源调查:摸清家底,保障供应

1、多源异构数据自动识别,数据逻辑和空间关系清晰明了

地下水资源数据库包含大量结构化数据、非结构化数据、以及图形化数据,数据来源各异,格式种类繁多,在整合多方面数据的同时必须支持多源异构数据间的自动识别,打破数据间的孤岛,屏蔽数据格式间的差异,时间数据之间的共享。

同时数据库物理上支持海量数据和分布式节点存储,逻辑上按照基础空间信息设施类、水文地质调查类、地下水监测类、地下水评价类、地下水区划类、成果等分类存储,清晰明了,反应出数据的逻辑和空间关系。

图片关键词

2、多专题、多要素一张图,实现调查成果精细化管理

地下水调查基本都是以图幅范围进行展开的,因此汇交的成果也都是按照图幅为单位的数据库成果或文件,虽有地下水调查成果但是在进行具体业务应用时还必须得单幅的去查阅,不便于地下水条件的统一分析与应用。

在大数据时代必须打破空间数据按照单幅文件存储的方式,实现地下水调查成果标准统一化管理,建立多专题、多要素一张图专题成果,充分利用大数据的空间分析和挖掘能力,满足不同流域单元、不同行政单元对水资源空间数据内容的精细化管理要求,为合理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保护地下水资源提供了地学大数据基础。

地下水资源监测:水质水量、安全可控

地下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淡水资源,地下水本身质和量的变化以及引起地下水变化的环境条件和地下水的运移规律不能直接观察。同时,地下水的污染以及地下水超采会造成底层下陷,沿海地区甚至会造成海水渗入,使地下水咸化。

因此地下水监测、及时掌握动态变化情况,通过掌握地下水变化规律、了解地下水开采状况、指导地下水资源保护,对于保护地下水非常重要。地下水监测系统可对地下水的水位、水温、水质等参数进行长期监测并自动存储监测数据,可对地下水的变化规律进行动态分析,对提高管理部门的管理层次和综合服务水平方面将起重要的作用。

图片关键词

图片关键词

地下水资源评价:科学管理,合理开发

地下水资源评价主要包括对各种地下水量时空分布规律的研究,计算地下水允许开采量(可采量),预报地下水动态,分析地下水开采潜力和开发利用前景及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提出合理的开采方案、工程措施及建议等。

通过划分不同级次的地下水资源区,确定地下水资源评价单元及其子区。掌握地下水资源量、储存量、可开采量及其空间分布,分析地下水储存量变化及资源动态特征。分析地下水化学特征,评价地下水质量现状,分析地下水质量变化过程。

图片关键词


充分借鉴自然资源、水利部门地下水资源评价以往成果和经验,利用自然资源、水利区域地下水监测与生态环境部门水源和污染源监测数据和成果(简称“两源”监测),发挥自然资源部门在水文地质调查、土地利用调查监测及其他自然资源调查等方面的优势,保障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成果的连续性和权威性。

总结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工业污染的问题愈发严重,地下水质恶化现象越来越普遍。地下水污染的类型繁多,涉及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染、采矿业污染、自然污染、地下水超采等因素。

围绕地下水管理业务需求,智博创享研发了一套地下水调查、评价、修复、治理、监测等功能于一体的系统平台,全流程服务,为地下水合理开发利用提供技术支撑。